|
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邓丽娣教小孙女制作贡席。 永安融媒体中心供图 永安市贡川古镇流传着一首民谣“延平枕头挂口席,沙县女儿不用挑。”延平即今南平,产藤制朱漆老式枕头,童谣中的“挂口席”则是指贡川生产的草席。2008年, 贡川草席制作工艺被认定为篮球比分直播: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5年“永安贡川草席”被评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贡川草席闻名遐迩,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早在宋代,贡川草席就作为贡品进献皇宫。明代中期,贡堡建立,水运发达,贡川成为永安四大集镇之一,手工业和商业高度发展,贡席遂以其生产规模和优良品质畅销八闽。 编席机贴墙而立,高一米、宽两米的木框内上部横架一条可上下活动的木梁,底部有一条固定的木梁。两条木梁间紧绷的纬线,称为纲。所有纲贯通一个横着的竹筒,称为扣。织贡席要先在扣上穿麻绳,1.8米宽的席子要穿73根麻绳。麻绳穿好后,再一根一根穿草。一张贡席制作下来,通常需要一天半到两天时间。编织一床纵横交错、泾渭分明的贡席需要上下拉动木梁1000多次。 割草工人收割莞蒲草。 受访者供图 编织贡川草席的席草——莞蒲草,对土壤的要求特别高,需种植在特有的沼泽山垄田里,田里常年要有山泉水流动,保证土壤的湿度,长出的莞蒲草纤维长,柔韧性强,不易断裂。贡川草席的鼎盛时期,当地种有50多亩席草,有23户人家打草席。每户一天打一条草席,每天就有23条,年产七、八千条。 时至今日,贡川仅有几家古老的编席作坊散落在大街小巷。它们都是家庭式的,操作者也是些怀旧的老人。传承者们用编席机和娴熟的技艺编织着一曲曲“非遗之歌”,保护传承贡席文化的同时促进了产业扶贫,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