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城市大规模兴建的保障性住房,让许多入住的市民在交通出行、孩子教育、医疗保障方面,都成为一种强拆人意的“保障”。实际上政府兴建保障性住房,一方面是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一方面也需要解决居民的衣、食、住、行等问题,衣、食、住、行同样是地方政府需要认真考虑和保障的重点。居民的生存不仅需要居住的保障,更需要衣、食、住、行等配套公共服务的基本保障。
一些地方政府把保障性住房的位置,设置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当然是出于城市的黄金地段寸土寸金,更容易拍出好的价格的考虑。可是地方政府也不能因此,就把城市里的低收入群体,当成是被政府遗忘的角落,任其自生自灭地生存和发展。更为令人不解的是,地方政府在建设保障性住房小区的时候,都有过庄重的承诺在一定时间段里,解决保障性住房居民的交通出行、孩子教育、医疗保障等问题。可是在这些保障性住房小区投入使用后,地方政府的承诺却难以兑现,这不仅造成居民心理上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而且地方政府的公信力也大打了折扣。
篮球比分直播: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随着保障房规模的急速膨胀,与之配套的公共服务“负债”也将日益沉重。地方政府把城市里最好的地理位置,都留给了开放商建设商品房,城市居民的保障性住房不得不建在“上山下乡”的地方。而地方政府当初靠卖地得到的收入,又投资在什么地方了?城市居民的保障性住房,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居民难以公平地享用公共服务,而且保障性住房的居民消费成本也因此大大地增加了,这样的保障性住房低收入群体怎能享受得起。
有关专家不无担心地表示,住房“双轨制”最终会导致,“市场归市场,保障归保障”会演变为“富人区归富人,贫民区归贫民”。富人与穷人的住房不仅体现在房屋价格上,也会体现在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上,以及低收入群体在享受这些公共服务,所支付的高昂的成本上。也许低收入群体,在当初购买保障性住房时,享受到了政府的补贴和优惠。然而低收入群体享受到得这些政府补贴和优惠,会在以后接受公共服务的时候,也会以一种看不见的方式支付出去,保障房怎能不让市民望房兴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