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中国”是政治责任
www.fjnet.cn?2013-03-11 09:31? 李 强?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3月10日,北京的蓝天令人心旷神怡。然而,仅仅一天前,大风带来的漫天沙尘,让环境保护的话题,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媒体两会报道的热点。 “我们必须要对这个现状说‘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在新闻发布会上谈及空气质量问题时说的这句话,被很多媒体选作了标题,显现了解决环境问题的社会共识。《经济日报》聚焦河北团审议时的一幕场景,代表们就治理环境慷慨陈词,表达了“敢打必胜”的决心和信心。 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警示我们,发展理念的升级、发展方式的转变刻不容缓。“我们是时候该思考了,到底是GDP第一,还是健康第一?”《中国青年报》上钟南山代表的疑问,道出很多治理者的困境:不发展不行,发展却污染了也不行。如何平衡兼顾?唯有转变发展方式。高吉喜委员在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也提到这一点:环境事件既是危机,也是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契机。 也要看到,转变发展方式、解决环境问题,难度大、动力小,无论末端处置还是源头治理,都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抓紧完善标准、制度和法规体系,采取切实的防治污染措施”。新华社、《法制日报》、《大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很多代表委员开出的药方。贾康委员建议开征环境税,还有委员提出把环保纳入官员政绩考核,山东代表团呼吁修改环境保护法……当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深水区,影响环境保护的深层次问题躲不过、绕不开,如同《经济日报》所言:美丽中国需要法治护航。 另一方面,环境保护涉及千家万户,不可能靠政府、企业单打独斗。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言,面对环境问题,“需要跳出聚焦几只鸟、几片林、几条河的传统思维,树立新的生态自觉。”这样的生态自觉,需要全面共同参与,每一个人都是责任主体。《深圳特区报》引述梁志敏委员的话,试图警醒国人:“每一脚油门、每一根燃烧的秸秆、每一串红红火火的爆竹后面,是你、是我、是他。” 《新华每日电讯》则站在一个更高角度分析环境问题:美丽中国也是世界愿景。的确,全球化背景下,面对能够跨越国境迁移的空气污染、水污染、温室气体等,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已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加大治理污染、节能减排的力度,是自身发展要求,也是责任大国所为,诚如这篇报道引述的英国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主任卡米拉·图尔明的说法,中国的环保探索“将为环保运动带来新的力量”。 “这已经不是一般的经济问题,处理不好,将来可以是政治问题。”中新社报道,一位省委书记在小组会上如此谈及环境问题,令全场鸦雀无声。这并非危言耸听,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墨西哥城,至今尚未走出拉美化的中等收入陷阱。同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更当引以为戒,唯有以壮士断腕的坚定决心、永续发展的负责态度,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才能顺应人民群众的期待,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11]让北漂回家需有公平的环境
- [ 03-06]顺应“环境关切”,用“法治思维”驱散雾霾
- [ 03-04]建“美丽中国”,环境治理需加速
- [ 02-28]以环境信息公开保障城市水源安全
- [ 02-27]营造法律至上的法治环境
- [ 02-25]保护环境说和做不能两张皮
- [ 02-20]地下排污环境监管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