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言乱搭用就要狠“咬”
www.fjnet.cn?2013-05-16 11:47? 郭 雯?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咬文嚼字》杂志近日宣布了一份“沉甸甸”的名单,将目标锁定获茅盾文学奖的12位文坛名家,包括阿来、柳建伟、贾平凹、迟子建、刘醒龙、毕飞宇、莫言等人。初查所发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词语的误解误用、知识性差错和错别字这三个方面,比如麦家的《暗算》把“梦呓”误成了“托梦”,阿来的《尘埃落定》把“不可思议”误成了“不可理喻”,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把“死而复生”误成了“起死回生”。 针对这份诊断报告,一些网友抛出这样的言论:“‘茴’字是有四种写法,可有意思吗”;“别用科学标准苛求文学”;“语言文字随时代而发展,习惯成自然,《咬文嚼字》是书呆子”…… 确实,个别文字差错并不会减损这些作品的价值。不过,文学作品中出现文字差错,就像白米饭中混入了黑沙子,格外扎眼。给茅奖作品挑毛病,决不是鸡蛋里挑骨头,而是具有敲警钟和立标杆的双重意义。 诚然,汉语不是一潭死水,应跟随时代的步伐而有所变化。当下最为显眼的景观,莫过于来势汹涌的网络语言,“如万里黄河,与泥沙俱下”。如果没被“咬”,我们或许还难以意识到,语言文字差错范围之广、频率之高、程度之深,竟到了如此惊人的地步。 比如,郭敬明的博客中,各种低级差错触目可见,表明其行文随意、缺乏规范。网络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网民的表达方式,有些时鲜的网络语言确实也丰富了汉语表达。然而,一些网民为博人气,标榜“语不惊人死不休”,肆意肢解文字、混搭语词,无形中消解了汉字原本的意义。可叹的是,这场“造词狂欢”也从网上延伸到了网下,店名、横幅、广告,几乎都成别字语病的重灾区。其中,铺天盖地的房地产广告最为典型,“金典名筑”、“山水杰座”等,哪管别人看没看懂,读起来拗不拗口,只要能吸引眼球就好。就这样,语言随意混搭或文字差错,不知不觉间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汉字的正确使用。 其实,汉语使用中出现一些差错,实属正常。对于文字功底不扎实或知识欠缺造成的差错,应该给予理解和宽容。但网络中或社会上那种刻意的语言混搭,则暴露出不少人对语言文字缺乏应有的敬畏感,必须多“咬”,还要毫不客气地“咬”。毕竟,语言不是一堆冷冰冰的可以自由拆卸组装的零件,一团可以随意揉捏的泥巴。若为追求所谓的创意,就随意破坏语言规则,指不定造出多少不伦不类、面目可憎的语言怪胎来,也许能博一笑,但无疑会给语言造成伤害,甚至给青少年带来不良示范。 是唤回我们对汉语敬畏感的时候了。在这方面,文化产品的制造者和传播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咬文嚼字》“咬”名家名作、名人博客,并非是所谓的书呆子行为,而是为了提醒所有作家和名人,语言文字何其神圣,应该一丝不苟地对待笔下文字、口中言语,自觉为公众作表率,影响更多人敬畏和爱惜语言文字,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唯有在纯净规范的语言环境中,悠久优美的汉语文化才能不断传承下去。(福建日报)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