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北京市《关于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出台,就近入学、取消“共建”、学籍监控成为其中的关键词。这套“立体”政策设计了一个复杂体系,旨在扩大“名校”学位资源,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均衡的问题。其中,取消“共建生”的举措引起了多方关注。(4月19日《中国青年报》) 共建生,作为北京“幼升小”、“小升初”的一种入学形式,已经使用了整整11年,指的是国家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与名校“合作共建”,通过单位赞助的方式,满足本单位职工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说白了,就是这些学校除了正常招生外,会给“共建生”留下名额,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入学。 笔者不禁要问,取消了“共建生”,但没有取消国家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的特权,北京市如何保证这些“共建生”不会摇身一变,通过“地下”渠道继续享受教育特权呢? 事实上,社会上教育资源不公平的现象已经是司空见惯。从幼儿园到大学,只要是有教育需求的地方,就有特权现象的出现。有钱有权的家庭,即使政府没有类似“共建生”这样的政策,还是会通过一切办法让子女进入最好的学校读书。“共建生”只是打了一个幌子而已。 众所周知,过去地方学校的校长手中有着很大的权力,可以决定给谁额外的名额入学,家长准备好钱即可。校长甚至可以不顾政府的升学服务系统,没有学籍照样可以借读,学生在外面随便找个学校挂个学籍就行。近几年,国家在这方面的监管有所加大,这些学校才有所收敛。 地方上尚且如此,那么在北京这个扔块石头出去,砸中10个人有8个人是官儿的伟大首都,还担心没有特权吗?高官和高管还在,那么特权就还在;高官和高管的孩子还要上学,那么总会有其他形式的“共建生”出现。阶层固化现象在中国的土地上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越是上层的人,越能够享受到最优质的资源,他们的后代同样如此。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恕笔者直言,政府的某些约束政策只能对平民百姓起作用,而对于上层人物,并没有多大影响。你说,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会允许自己栽在自己设定的游戏里吗? 因此,笔者认为,北京市取消“共建生”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追求教育资源公平的道路依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需要政府不断地“上下而求索”。毕竟,在任何时代和社会,追求公平都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目标。 |
相关阅读:
- [ 03-18]北京小升初取消“共建生”正当其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