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进港航班8人,出港航班11人。”这是湖南省一地级市机场一个平常日子里的客流量。如此“冷清”的场景,是全国部分小型机场的缩影。多地正掀起一股主要起降支线航班的“小机场”建设潮。然而,这种看似繁荣的背后却是全国近八成“小机场”亏损,靠巨额财政补贴维持。 中国民航局的数据显示,到2011年底,我国共有颁证运输机场180个,亏损的机场有135个,其中中小机场占了87%。很多地方拿出“吃饭的钱”,来补贴机场运营。一个国家贫困县机场的工作人员透露,维持运转的背后是政府的高额补贴,“南航往返一次当地县政府给予15万余元的补贴,而国航的往返补贴更是达到40万元。” 机场如此亏损,补贴也非易事,为什么很多地方还在跑部进京、你争我抢,希望把项目拿下来,把机场建上去?对此有业内人士讲,“支线航空带有政府公益性质,不是用来赚钱的,不能仅算亏损账。”机场不能仅算亏损账,这样的观点其实并不新鲜。针对舆论对机场一边亏损一边热建的质疑,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曾经表示,“不能单独算机场自身的盈亏账,还要看中小机场对地区经济的带动”。 由此不难看出,“拉动说”是支撑机场一边亏损一边热建的理论来源。的确,机场建设不能仅算“盈亏账”。但是,不能仅仅算盈亏账,也不能仅仅算拉动账。 算账最怕算偏账,有关方面需要回答“三问”。一是当初建设机场到底有没有面子考虑,有没有政绩的考虑?二是建起来的机场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到底有多大,如果不建机场,有些项目是不是就一定不能谈成建成?三是对机场的补贴到底有多少,财力能不能承受?在许多地方,对机场的补贴一直是一个秘密。补贴这么大一笔资金,建设理由如此冠冕堂皇,为什么不向社会公开?不是“心里有鬼”又是什么? 机场热折射着很多问题。比如,资源配置问题。现在一些公共资源过度集中于一些热点城市,挤占了其他城市的发展空间。发展理念问题。常有人举出江苏13个省辖市9座机场的例子,既然大家都有机场,那么发展差距为何还那么大?政绩观问题。为官一任三五载,机场建设三五年,并不排除有些官员拍板机场更多为了GDP和政绩。公共财政问题。补贴资金不公开,不符合公共财政的理念。 机场不是不能建,但鉴于其投资巨大,运营成本高,建设一定要慎之又慎。诚然,机场建设具有一定的拉动效应,但如果不顾情况、一哄而上,连机场的正常运营都拉不动,又怎么能拉得动经济?是时,机场只会成为城市的负担,拖累发展的脚步。而且背着公众补贴,也会留下想象空间。 乔杉(江苏编辑)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