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娃子源自哪”并非奇葩考题
2015-01-08 09:05:1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据@四川高校新鲜事儿 爆料,在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选修课《巴蜀移民文化研究》的期末考试中,出现的“瓜娃子”由来这一题,考倒不少同学。(1月7日 四川新闻网) “瓜娃子”一词是四川地区常用方言,意为傻瓜、蠢人。“瓜娃子源自哪”这样一个题目出现在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期末考题中,咋一看着实令人费解,大学生难道一天吃饱了饭没事干,就研究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仔细了解便知这一题目出现在专业选修课《巴蜀移民文化研究》,如此便情有可原,该题目考的是专业知识,并非奇葩考题。 参考的学生表示,题目考得太细,平时没有留意;外省学生更大吐苦水,称自己对四川方言不了解,做起来像牛吃南瓜——无从下口。但出题的四川师范大学黄尚军教授表示,该题他在上课当中也曾提及,同时在自己的专著《四川方言与民俗》一书中也有详细的解释。如此说来,“瓜娃子源自哪”的考题便有根有据,并非随意摄取,也不是偏题、怪题、奇葩题。只能怪学生上课没有认真听讲,也没有细细品读老师的著作,所以才会在这道题目上“失足”。 前不久报道了一高校的在期末考试中出题,问学生“如何看待约炮?”。许多网友都在大骂出题老师脑袋是否有病。但是该题是出现在性学方面的考试当中,与专业知识有密切的联系,也并非奇葩题。从这两起考试题目中我们不难发现,如今的考题都趋向于现实生活,有血有肉,并非全是空洞的理论知识。在无形当中起到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亲近生活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学以致用的要义,类似这样的考题就应该大行其道。 面对所谓“奇葩”的考试题目,我们更应该理性和辩证的看待,如果先入为主,只看题目表面,不深挖题目潜在的“用心良苦”,看到不顺眼的就投以“吐沫”和谩骂,这显得有些失去理智。同时对待标新立异、东拼西凑、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义的题目我们也应该强力抵制。比如“山东大学某学院有道期末考试题是:写出你认为上课最积极的3名同学和翘课最多的3名同学。”,这是“神马”考题,难道学生上课就是球探体育比分:班上哪些学生翘课了? 在笔者看来,“瓜娃子源自哪“并非奇葩考题,它考的是巴蜀地区的方言文化,考的是学生探索文字奥秘的精神,考的是一种学以致用的学习导向。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