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得起”“死不起”谁说了算?
2015-03-27 09:11:1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所谓的北京市民‘死不起’‘葬不起’,这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问题,是个谬论。”今天上午,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针对昨日民政部一零一所等机构发布的《殡葬绿皮书》中“北京市区公墓消费过高,大部分居民难以承受”的问题作出上述回应。绿皮书中说,目前,北京地区的殡葬消费平均达到约42837元,而市区居民达80000元。(3月26日新京报) 北京市区居民的平均殡葬消费达8万元,普通职工不吃不喝也要做好几年。要想存这笔钱,要确保不生大病,有正常的收入。如果生了大病,耗尽了积蓄,那么到底“死”还是“不死”。对于这位副局长来说,有固定的收入,有各种保障,因此他不存在“死不起”的问题,这笔钱在他眼里也许算不了什么。而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百姓来说,这笔钱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一笔让人很难承受的“巨款”。巨额“殡葬费”是老百姓继“读不起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之后的又一个沉重负担。活着当房奴、教育奴、医疗奴,死了还得当坟奴。真是让人既“活不起”也“死不起”,活也难死也难。 殡葬费用在许多地方已经成为压在百姓头上的一座大山。在当下,要想找块葬身之地确实很难。我国大多数城市,公墓是由政府垄断经营或者层层审批的,为权力“寻租”创造了肥沃的土壤。这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卖方市场,使墓价奇高。十万文件管不住房价,五万规定限不了墓价。殡葬市场作为“独门生意”,牢牢掌控在民政部门手中,自然会派生出垄断性服务、垄断性收费中的乱收费弊病。有的人倾其全部买到一个“毛坯墓”,要想真正“葬进去”,还需要花维护、刻字、落葬、墓穴证书等等五花八门的费用,有的地方的墓地的使用期限只有20年,比商品房的使用年限还短,死了也不得安宁。 人固有一死,总不能死无葬身之地。“死有所葬、入土为安”是最基本的殡葬伦理,“死得起”还是“死不起”不是那些官员说了算的,老百姓最有感受。让死亡成为一件庄重的事,让安葬死者成为件神圣的事,这是普通民众的心声。如何破解“死不起”,考验政府的行政智慧。要想让老百姓“死得起”,最根本的办法就是不断深化殡葬制度改革,打破行业垄断,逐步形成“民”字号与“国”字号殡葬服务同台公平竞争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让百姓死得有尊严。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