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下午,天水市人防办联合天水逸夫实验中学组织防空疏散演练过程中,为了增加现场情境的真实性,使用了发烟道具。由于烟雾过大,致使部分学生出现不适反应。(9月20日《北京青年报》) 防空疏散演练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安全应急能力,却不想在这个过程中造成了令部分学生受伤的意外事故——演练的逼真效果或许是达到了,但由此带来的伤害,却不能仅仅以“逼真”来解释,其中所暴露出的安全演练本身的问题,更值得正视。 从演练现场的情况来看,“烟起来之后,七年级那边有的学生从没有烟的地方快速下楼,有的学生为了好玩在浓烟集中的地方打闹”,用“混乱”来形容并不为过。这一方面固然说明学生的安全应急能力不足,但另一方面,是否也反映出演练组织方在前期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注意事项的提醒不足。 随着近年来安全演练日益受到重视,各类公共场合针对不同安全问题的演练活动正在逐渐变多,但其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也并不少。比如上个月,南京地铁公司组织了一次突发事故疏散演练,由于未提前通告,导致乘客恐慌奔跑,险些酿成事故。此前海南某小学也有过演习“过当”致学生伤害的事故。 安全演练之所以必要,是因为提升公众安全应急能力的需要。在理论上而言,逼真程度越高,越容易发现问题,然而问题在于,演练的“难度”设计若忽视了受众的应急能力基础,就很可能如“拔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一个合理的演练应该是在充分预估演练对象能力的基础上,施以一定程度上的“加码”,如此随着演练对象应急能力的逐步提升。 比如在这起事故中,由于演练对象是学生,使用发烟道具对他们而言是否合适就值得商榷。演练并非一味追究逼真就好,而是要看其能否在教育效果和安全上实现最佳的平衡。否则,让演练本身成为一个制造安全问题的事件,无疑是得不偿失的。当然,与逼真乃至导致出现安全问题的演练相对的是,现实中也不乏一些安全演练流于形式,只是例行公事,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同样应该加以规避。 为了提升社会的公共安全应对能力,加大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这在一些领域已经形成了制度化的共识。可以预见,在未来安全演练将会愈发频繁上演,但如何确保演练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显然还有不少值得探索和改进的地方。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