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校园欺凌”亦应发力“虚拟空间”,做到对“校园欺凌”预防干预无界限,织就预防校园欺凌无缝隙之网络。】 4月6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南中学印发的《网络欺凌预防指南》出现在校园内。这本总字数将近4000字的手册,以口诀、问答等形式,对网络世界中的欺凌现象进行了定义和归纳,并向学生及家长提出了应对建议。这是国内首份由学校推出,直面“网络欺凌”的手册(4月10日《新京报》)。 在“校园欺凌”被社会广泛关注,各种预防干预措施不断发力的当下,上南中学印发《网络欺凌预防指南》并将干预之剑指向了“网络欺凌”,确实让人关注并深为认同。提起“校园欺凌”,人们关注的大多是发生在现实校园学习生活中的“欺凌畸形”,重点干预也大都局限于现实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欺凌现象。殊不知,在目前网民尤其是未成年网民群体愈来愈庞大、青少年学生网民越来越多的形势下,另外一种潜在的“校园欺凌”也悄然而生,那就是“网络欺凌”。而因这部分虚拟世界“网络欺凌”的涉及对象大部分是青少年学生而且大部分行为滋生于校园学习生活行为,因此也可以说是“校园网络欺凌”。其主要表现形式,即利用互联网虚拟工具,做出针对青少年学生个人或群体的恶意、重复、敌意的伤害行为,以使受侮辱、打击对象等受到身心伤害。 如果说现实中的“校园欺凌”是实体的行为,而且产生直接的身心伤害,那么“校园网络欺凌”则是间接的身心伤害,与前者相比,干预和预防更难以直接奏效。而且后者因发生和形成于虚拟空间,虽然在肢体冲突等方面没有明显“伤痕”,但因自由、虚拟、无拘束、无现实制度和管理压力干预、容易引发群体围观和参与等特点,“校园网络欺凌”对被欺凌对象的身心而言,很可能伤害更深,危害更大。发生在现实中的“校园欺凌”容易被发现、危害程度易被评估,所以更容易得到关注和干预介入,“校园网络欺凌”虽不易被关注,但如果从危害程度和后果上看,现实的“校园欺凌”和“校园网络欺凌”的结果基本相似,都是对被欺凌对象造成身心伤害。因此,我们应该借鉴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南中学印发《网络欺凌预防指南》的做法,预防“校园欺凌”亦应发力“虚拟空间”,做到对“校园欺凌”预防干预无界限,织就预防“校园欺凌”无缝隙之网络。 预防“校园欺凌”发力“网络空间”,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把干预预防“校园欺凌”的目光放长远、着力于全面,将预防干预“网络欺凌”纳入干预预防“校园欺凌”的总体内容。要通过强化法治教育、完善监督管理、构建和谐校园人际关系、建立科学的校园矛盾冲突化解机制、注重心理引导等工作,既预防发生于现实中的“校园欺凌”,也要将预防“网络欺凌”纳入其中。如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南中学印发《网络欺凌预防指南》那样,让预防的触觉更宽泛,让干预的范围更广泛,效果更可期。通过上述措施干预预防和制止发生在网络虚拟空间的针对学生的“网络欺凌”,用现实的教育、管理、引导、法纪责任追究等,遏制和预防任何一种可能影响和侵害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校园欺凌”行为发生。 其次是根据“网络欺凌”的特点,将防治“校园欺凌”的渠道和载体扩延至网络空间,充分利用网络虚拟空间的特点,对青少年在校生和家长等进行无缝隙的“防欺凌教育”,让预防干预“校园欺凌”的氛围更加完善,形成全方位、多触觉、多渠道、多方式的预防干预氛围,这对于彻底根治“校园欺凌”而言,无疑更是值得期待的愿景。 |
相关阅读:
- [ 03-23]遏制校园欺凌须双管齐下
- [ 01-18]惩戒校园欺凌,宽容而不纵容
- [ 12-29]反校园欺凌离不开司法介入
- [ 12-16]治理校园欺凌应谨防矫枉过正
- [ 12-14]防治校园欺凌是一场“持久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