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河北省廊坊市、天津市境内,有多个藏身于农田的工业污水渗坑,最大一处面积达17万平方米。4月19日晚,环保部披露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廊坊市大城县渗坑污染问题基本属实,将对相关渗坑污染问题挂牌督办。 如此大规模的污水渗坑,俨然是一个“有色”湖泊,为什么到现在才被发现?地方政府及环保行政部门为何一直没有干预?相信此次环保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将会尽快查明真相。 但是,事后惩罚毕竟是环境保护的下下策。治理环境污染绝不能轻言“亡羊补牢”,因为真的难言“犹未晚矣”,很多环境污染治理难度大、治理周期长,有的甚至不可逆转。从目前的调查来看,除了大城县找到一两个犯罪嫌疑人外,不少污染渗坑似乎处于“无主”状态。而本应对此负责的工厂,要么已倒闭,要么已关停,难以要求其承担治污费用。治污的费用必然要由公共财政承担。 客观地说,中央环保督查组在各地强力问责,环保责任“一岗双责、党政同责”等制度推行,给地方党委政府和各级环保部门念起了“紧箍咒”,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环保执法和惩处力度。不过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来看,即便再高压的督查、问责,也无法根绝地方治理队伍中不作为现象的出现。其实,在环保法律较为完善的国家,也广泛存在“规制俘虏”现象,即规制者被产业俘虏,甚至不乏法律和问责无法企及的边缘地带。 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面对积弊甚久、纷繁复杂的环境污染问题,再加上排污企业不断升级的对抗策略,单凭环保行政部门的一己之力来进行治理,显然是杯水车薪。 一言以蔽之,“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广泛激活环保微力量,让公众广泛参与环境保护事业,才能做到环境污染早发现、早治理,才能避免类似华北超大污水渗坑这样的严重污染事件发生。而这也是发达国家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经验之一。 据媒体报道,最早发现华北超大污水渗坑的是重庆一家环保公益组织。从环保实践来看,环保公益组织、环保公益基金等社会力量是行政力量的重要补充。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如中国近百名知名企业家出资成立的环境保护组织——阿拉善生态协会,不仅有力改善和恢复了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的生态环境,减缓乃至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沙尘暴的发生,而且增强了企业家的环保社会责任感和公众的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具有公共性和公益性,为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提供了可能性。防控机制、环保意识宣传教育、公众调查、社会评价,重大污染事件应急响应、环保公益诉讼……可以说,除了行政执法,公众可以参与环保的每一个环节。当然,激活社会力量参与环保事业,也有赖于相关部门进一步创新途径、畅通渠道、主动引流。唯有如此,才不至于让环境保护总是处于“来晚了”的被动处境中。 (作者:盘和林系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