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健筋骨民生大巨变
大灾需大建。大建设催生民生的大改善、大巨变。
在灾后恢复重建工程滨江大道建设工地,来自雨城区对岩镇的砖瓦工张师傅说,他家的房屋也被震裂了。在党和政府的巨大关怀下,特大地震这个大坏事变成了好事,他们村子里损毁的房屋全部得到了维修加固,而且“外出务工交到老婆手中的钱也厚实了。”张师傅算了一笔账。他说,农民工务工不是天天都有做的,以前,像他一样的砖瓦工起早摸黑一天最高也就是六七十元,好的时候一月能挣七八百元回家。现在,工程更多了,一月能挣两千元左右拿回家,家里已买起了摩托车,正考虑“鸟枪换炮”,将旧彩电换成体积小又美观的液晶电视,“也好好地享受一盘城里人的生活”。
灾后恢复重建,雅安需求空前。钢筋、水泥、砖瓦等建筑建材,大量重建技术人员、工人,物流运输等等。一位长期从事经济工作的学者认为,一方面,组织领导面对灾后重建所需的各种要素保障难的重压,特别是对雅安而言,不仅仅面临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灾后恢复重建“两手抓、两手硬”的挑战,还肩负着加快瀑电库区移民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发展责任。另一方面,严峻的形势又给改善和发展民生带来重大机遇。
在石棉县擦罗彝族乡,受灾群众深受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惠泽。每家每户的房屋维修加固、永久性房屋重建均划分责任到具体的党员干部,他们将砖瓦运进了大山,帮助受灾群众在废墟上盖起了新房。年过半百的乌兹莫老人说:“我们祖祖辈辈没有住过这样的楼房,是共产党给我们带来了实惠,门前这条山路很快也会有车开得进来了!”
在面临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灾后重建步伐、加快移民工作进程“三线”作战的考验中,市委、市政府心系民生,坚持“民生先于一切,民生优于一切,民生重于一切”的思路,把城乡住房、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重大产业放在优先地位,一切工作都围绕改善和发展民生。截至2月底,我市财政已安排灾后重建项目资金达133亿余元,有47亿余元用于灾后城乡住房重建。
民生在灾后重建中,得以大改善、大发展。在宝兴,受灾藏族群众跳起了欢快的锅庄舞;在汉源,彝族同胞畅饮着“杆杆酒”;在石棉,地处中高山区的彝藏汉受灾同胞,将“共产党好”的大红字刻在了新房的屋顶;在芦山,受灾群众栽竹种树发展生态产业,走上了灾后重建的道路。
倍增跨越发展信心
“大地震可以夺取同胞的生命,但夺不走我对未来的信心。”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445班师生援助的名山县永兴镇中心小学于去年9月竣工并投入使用。该校一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大地震中,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闪耀出了金色的光芒……我为此而自豪、骄傲,我要努力学习,成长为有用人才。”
在汉源县,一名中学生把承载着感恩之情的信件寄到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手中。
在宝兴,全县人民向海南人民和广安人民盛情发出邀请,请他们常回第二故乡看一看。
据了解,“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市灾后重建工作自2008年7月正式启动,综合我市受灾特点、财力状况、发展需要等因素,我市始终坚持把民生问题放在重建工作的首要位置,在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在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雅安精神鼓舞下,我市科学分析发展难题,凝智聚力,果断决策,一道道难题被破解。
新年,市内外援建干部在重建一线度过;担负抢运红砖任务的汽车部队官兵放弃休假,马不停蹄往返于灾后重建现场与制砖企业之间;非公企业服从大局、服务大局,肩挑社会责任,开足马力,加班加点忙生产……
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表示,雅安历经磨难、愈挫愈勇,直面挑战、胸有成竹。我们唯有向着未来,更加扎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向祖国和人民汇报。
灾后重建中,雅安围绕“三个加快”,坚强挺立,负重前行,在科学发展、奋进跨越的前进征途中,响亮提出“以枢纽为纲,于极地奋起”的战略新思路。
雅安信心倍增,在枢纽为纲建设年中,大步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