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近日一篇名为《黑龙江省高考家长诉求书》的网帖中提到,今年黑龙江省有328名考生因“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获得“加分”,其中仅鸡西市某中学的一个班级就有12名,有网友称呼这个班级为“雷锋班”。对此,当地教育部门回应称,“加分”说法不准确,相关评选过程符合规定。针对网民质疑的“雷锋班”有12人获得此项优先录取照顾政策,鸡西市教育部门解释说,是因为这个班级整体学生素质较高。 首先,我们必须肯定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教学育人的准则与方向,其中思想品德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针对“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的学生在高考时进行优先录取照顾是合理的,也是应该提倡的。然而,相对于“智”与“体”这样更容易量化衡量的指标,“德”的水平高低很难有明确的评判标准,更多依赖于具体的行为与事例。 在中国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高考依然在人生的发展道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莘莘学子,寒窗苦读,就是希望在高考的战场上用真实的成绩打开人生的另一扇门。因此,为考生们创造一个公平与公开的高考环境是各地政府部门必须履行的职责,确保“寒门也能顺利出贵子”。 回到上述黑龙江考生加分事件,在全省328名因品德突出而优先录取照顾的学生中,有12名来自同一班级,这样大的比例难免引发公众的质疑。面对质疑,当地教育部门的回复截至目前并不能令人满意,“素质较高”这样空泛的措辞反而会更易激发公众对“暗箱操作”的猜测。 其实,这事解决起来也很简单,相关部门只需要把相关考生的信息以及能够说明其“思想品德突出”的具体事例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如果事实清楚,那么公众的猜测自然会不攻自破。关键在于,这样的解决方式说来简单,但要执行起来还要考验当地政府部门是否真正有“身正不怕影子斜”的信心。 为了避免类似事件今后再次发生,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可以考虑在“思想品德突出”学生的评选阶段,就将整个过程规范化和透明化,形成一整套荐举机制,让所有的猜测在阳光下无处遁形。 雷锋精神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美德。“雷锋班”应该光明正大地成为公众赞许的对象,而不是用于讽刺和嘲笑的修辞。 赵欧仁(清华大学品牌战略专家) |
相关阅读:
- [ 07-29]高考品德加分,公平吗?
- [ 07-23]遏制高考加分乱象 为社会公平“加分”
- [ 07-16]巧立名目的考试加分损害教育公平
- [ 07-16]少数民族考试加分何来“不公”之说?
- [ 07-14]当“特长加分”演变为“花钱买分”
- [ 07-10]从替考到加分舞弊,警钟为谁而鸣
- [ 07-09]“合规不合理”加分也应追责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